从短期来看,钢铁市场的基本面将保持稳定
发布时间:2025-07-05 14:55:48 浏览量: 13

随着我们进入2022年,全球经济因新冠病毒的反复爆发、美联储加息以及全球通胀预期加剧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在中国"稳增长"政策下,经济预计将回归正常轨道,钢铁行业将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2月25日,张宣高科龙翔发展公司总经理李旭日接受《中国冶金报》采访,介绍了钢铁市场当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关于3月份国内钢铁市场走势,李旭日从宏观经济、生产限制、供需关系和库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从国际角度看,近期俄乌地缘政治风险的升级容易引发国际市场恐慌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特别是对原油和贵金属市场影响显著,黑色金属市场也存在跟风风险。从宏观政策角度看,2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的通知》,提出要保障铁矿石、煤炭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应和价格稳定,进一步加强大宗商品期货现货市场监督,增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通知支持企业投资开发符合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铁矿、铜矿等矿产项目,促进废钢、有色金属废料、废纸等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城市矿山"资源保障能力。"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高度关注铁矿石价格异常波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铁矿石供应和价格稳定。我认为在宏观调控下,原材料市场未来将趋于稳定,这有利于钢材价格保持平稳运行。"李旭日说。从环保生产限制角度看,李旭日解释说,今年一季度,受北京冬奥会和秋冬错峰生产影响,中国粗钢产量将同比下降。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数据,2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日均铁产量达到168.36万吨,较前10天下降2.09%,同比下降16.69%;日均粗钢产量达到189.89万吨,较前10天下降1.28%,同比下降16.80%;日均钢材产量达到180.9万吨,较前10天下降0.06%,同比下降14.70%。李旭丽预测:"进入3月份后,北京冬残奥会和国两会的召开将进一步加大京津冀地区钢铁企业的限产力度,供给侧将继续呈现下行趋势。"从下游需求角度看,基础设施项目开工的增加将对市场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助于改善市场交易条件。李旭丽认为,3月份的市场需求将好于2月份,甚至好于去年同期。然而,需求释放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房地产市场仍持悲观态度。李旭丽表示:"3月份基础设施需求的启动是确定的,但强度仍有待验证。因此,尽管宏观政策持续释放利好信号,市场参与者必须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保持警惕。"从库存角度看,根据钢铁协会统计,2月中旬,全国21个城市的五大钢材品种社会库存达到1419万吨,月环比增加183万吨,增长率为14.8%,库存持续快速上升;较今年初库存增加631万吨,增长率为80.1%;较去年同期减少110万吨,下降7.2%。李旭丽预测,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加上国内需求回暖信号不明确,意味着钢铁库存拐点尚未出现,钢材现货价格仍有调整空间。短期内,钢铁供需结构难以发生显著变化。

尽管在短流程钢铁企业复工的带动下,供应端预计将缓慢复苏,但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仍然相对较高且短期内没有下行调整的迹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钢铁产量的恢复。此外,由于生产限制政策尚未完全放松,长流程钢铁企业将保持当前的生产节奏,未来供应释放情况仍有待观察。"总的来说,短期内市场基本面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幅下跌的风险有限。随着下游建筑工地在3月份加快开工,需求将出现实质性恢复,钢铁市场预计将在3月份出现波动上涨,"李旭日表示。